為推動知識傳授與情感教育深度融合,7月9日,教院創(chuàng)協(xié)社會實踐團在臘圃村兒童友好書屋成功開展了“解密小偵探”科學探索課與“心愿接收站”特色課程,為當?shù)貎和蛟炝艘粓龀两降膶W習體驗。
科學探索課:以探究式學習點燃科學熱情
“解密小偵探”科學探索課以懸念式教學引入,實踐團成員鐘綺婷以“生活現(xiàn)象背后的科學原理”為切入點,引導學生扮演“科學偵探”。課程創(chuàng)新性地采用“自主查閱資料與小組競賽”相結合的模式,將知識點轉化為積分挑戰(zhàn)。學生們圍繞“地球表面哪種地貌覆蓋面積最廣”等一系列問題展開探究,現(xiàn)場討論氣氛熱烈。
圖為學生自主探究場景。通訊員 黃思琪 攝
當被問及地球表面構成時,學生小怡興奮地舉起答案卡,大聲回答:“我找到了!地球表面積最大的是海洋!”這響亮的回答,正是課程將知識內化于心的最佳印證。為持續(xù)激勵學生,課程對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的學生進行了表彰,而顯微鏡模型、科學實驗套裝等獎品,則將課堂的探索熱情有效延伸至課外。這份熱情并未隨著課程結束而消散——多名學生課后主動借閱科普書籍,展現(xiàn)出對科學世界的持續(xù)向往,標志著本次課程已在孩子們心中悄然點亮了探索未知的明燈。
圖為學生借閱書籍圖片。通訊員 鄧歡愉 攝
心靈成長課:以情感教育構筑健康心理
與科學探索課并行,“心愿接收站”心靈成長課則聚焦于兒童的情感需求與心理健康。課程以原創(chuàng)童話角色“小閱芽”為主角,通過生動的動畫短片,講述其如何幫助伙伴找回丟失的徽章并修復破裂友誼的故事,巧妙地將友誼、溝通與互助的重要性融入其中,為孩子們構建了一個安全的情感認知空間。
在故事的情感鋪墊下,實踐團成員鄭詩爍引導孩子們將內心的真實想法付諸筆端。孩子們用彩紙精心制作心愿卡,寫下“希望與同桌重歸于好”“渴望擁有一本童話書”等純真愿望。其中,一名男生“希望爸爸媽媽能多些時間陪伴回家”的真摯心聲,更是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成員。
圖為學生分享心愿場景。通訊員 蘇若藍 攝
圖為心靈成長課課程結束合影。通訊員 蘇若藍 攝
這堂心靈成長課,其意義遠不止于提供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。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播種——將理解、溝通與主動解決問題的種子,悄然植根于孩子們的心田。這顆種子在“小閱芽”故事的滋養(yǎng)下,將伴隨著他們的成長而生根發(fā)芽,為他們未來的人生旅程注入溫暖而堅實的力量,照亮他們與他人、與世界建立健康連接的道路。
雙軌并行:探索鄉(xiāng)村教育新路徑
此次系列支教活動創(chuàng)新性地將科學探索與心靈關懷兩大課程模塊進行有機融合,構建了一套知識傳授與心理疏導并重的教育模式。該模式有效促進了當?shù)貎和男睦斫】邓脚c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。
小樓社工服務站藍社工對此次活動給予了積極評價。她表示:“教院創(chuàng)協(xié)社會實踐團的課程設計很用心,既讓孩子們接觸到了平時很難接觸到的科學知識,也給了他們一個表達內心、傾訴愿望的機會。這種既關注學習又關心孩子內心的做法,在我們鄉(xiāng)村地區(qū)非常難得,對孩子們的成長很有幫助。”
教育是點亮希望的火種,而實踐團正是那群堅定的持火者。此次臘圃村的支教活動,不僅是一次課程的成功交付,更是教院創(chuàng)協(xié)社會實踐團對鄉(xiāng)村教育承諾的踐行。未來,團隊將繼續(xù)懷揣這份初心,將知識的光與愛的暖,帶向更多需要的地方,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。